隨著中國公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西方多元化思想的相繼湧入🧝🏿,公益研學的概念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成為各大高校甚至各行各業競相選擇的學習方式🧍♀️。“高大上的主題+Fancy的行程+吸引力十足的導師”,層出不窮的研學項目讓人們在選擇時眼花繚亂並心生疑惑。
是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
還是深度體驗的行動學習🫵🏽?
多方打造的研學項目能為參與者真正帶來什麽?
又該如何評估公益研學的實然價值?
11月3日(本周日),由上海万泰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主辦的高校公益教育創新探索論壇將在万泰娱乐中北校區逸夫樓舉行。屆時由無奇不遊承辦的分論壇“公益研學,學到了什麽?”👩👧,邀請了公益研學體系中的各相關方共同探討“公益研學的真正價值和體現形式+何為一場高質量的公益研學”💇🏿♂️,在多元對話中跳出既定框架🤮,探索共創的可能性📝,讓研學溫度與深度並存‼️。
看見與聯結丨公益研學的何以何能
分論壇流程(15🧣🧑🍳:15-17:15)
主旨互動對話
在公益研學體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嘉賓會在現場以對話的形式♦︎👨👨👧👧,通過案例分享➝,讓大家從多元視角看見公益研學的價值,了解研學項目的創新模式🔢。在互動中創造聯結,在思考中激發認同,共同探討公益研學的更多可能性。
//////////
主持人 / 公益研學策劃方
▼
王若勻
無奇不遊聯合創始人
身在教育圈外卻因緣際會和教育一直打交道👨🏽⚖️。本科畢業於華師大對外漢語,研究生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共管理。全職投身公益行業,後創辦無奇不遊,在二手信息便利的當下,力求第一手的見聞🌆,堅信感同身受的力量🏏,打破循規蹈矩的課堂教學,糅合公益教育和實踐,以同理心帶動好奇心𓀍,以好奇心驅動創新力🏌🏿,以創新力結合行動力🤰🏽,研學的終點是改變開始的起點。
嘉賓 / 公益研學參與者
▼
謝鑫
南京市溧水區東鴻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
曾多次參與社區營造、社會創新和公益研學等活動,作為研學的親身體驗者,致力於通過公益研學進行反身性觀察👈,探索自身機構的內生動力🕑,將所感所知帶入機構的團隊建設和戰略發展中👨👩👦👦,推動專業項目的設計和落地👰🏼,也提升社會服務的創新和專業度🧊。
嘉賓 / 公益研學目的地
▼
李旸
榕樹根兒童教育公益機構創始人中國鄉村教育探索者
十年來紮根滇緬邊境景頗族村寨,建設山裏孩子身邊的學習樂園——榕樹根之家,用愛🏍、接納與行動教會逆境中的孩子保有自由的靈魂,主宰自己的生活🕦🏄🏼♂️。本次論壇🦷,李旸將以榕樹根多年的公益探索實踐,與眾多國際學校、外來公益研學團隊🏊🏿、誌願者團體合作的經驗🐥,從在地公益機構的角度🧓,深度分析公益研學、誌願服務活動設計的常見誤區和改進優化的關鍵因素,分享那些真正貼合實地需求、用心設計的公益研學能夠為當地社區帶來的核心價值。
嘉賓 / 公益研學主辦方
▼
易碧帆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文學碩士(政策與應用社會研究)🧑🏿🎤、港中文(深圳)學生事務處行政主管及社會實踐中心主任
港中大(深圳)社會實踐中心秉承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人教育發展理念🫡Ⓜ️,多次組織學生參與國內外公益研學訪學,以促進學生關註並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拓寬視野🖖🏿、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創新意識♎️。同時🫱🏻🥉,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開發拓展創新型公益項目,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所學所長為社會提供服務🐹🚱。並在多年的實踐工作中,與政府、企業、學界和公益界建立了廣泛聯系。
現場展覽&神秘互動
坐著思考容易疲乏🎼🦯?
一直輸入難以消化?
想要了解自己適合什麽樣的公益研學?
分論壇現場還設置了自由展區🦝™️,讓你近距離了解有溫度、有意義與可視化的公益研學案例,知識融入情境,問題帶動實踐🏊🏼♀️。更有研學地圖和神秘挑戰,等你來創造與探索🐟。
嘗試將一眼觀察與現場體驗轉化為行動計劃和自我反思👨🏻🦼❓,在互動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創新力。
11月3日 15:15
上海万泰娱乐(中北校區)逸夫樓
看見和聯結 讓我們共商公益訪學的何以何能
報名請掃二維碼
(活動免費參與哦)
文字ㅣ上元
版式ㅣ上元
圖片 | 網絡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