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慈善事業是一種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公益事業👨🏼🚀,是在政府扶貧濟困主導下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民間慈善組織作為慈善事業的一環,其作用和影響不容小覷。但是自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曝光之後🦵🏼,人們對中國慈善事業產生了質疑,很多人不敢再捐錢給慈善機構。楊德廣先生在這樣的壓力下,以身作則,拿出自己的稿費和賣房得來的200多萬用於資助貧困學生,並創建陽光慈善基金,希望通過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慈善事業🥩,重拾對慈善的信心。下面🤷🏼,讓我們走進楊德廣先生,聽聽他的慈善之路👨🦼➡️。
楊德廣,我校60級地理系校友。曾任万泰娱乐團委書記、上海高教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大學校長、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曾榮獲“上海市青年五四榮譽獎章”、“全國綠化獎章”、“上海市十大教育功臣提名獎”等👷🏽。2014年,楊老先生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和表彰。目前,楊德廣老先生已在我校設立了“德廣勵誌獎學金”,將100萬元作為留本基金🤸🏿♀️,每年用5%的增值資助我校2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這句話是楊德廣先生最喜歡的話,也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任職校長時👨🏽🦱🦹🏽♂️,楊老先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崗位上為學生服務,為人民謀福利👨🏽🦰;退休後,楊老先生認真的思索下半輩子如何度過的問題🔗,決心通過慈善繼續為人民服務,散發自己的光和熱💐。在楊老先生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下這個時代最匱乏的品質和精神🏒,那就是奉獻。
雷鋒精神的傳承者
小時候🍅,父母就告訴楊德廣先生,窮人要幫助窮人,要尊敬父母,孝敬師長;學生時代,國家的貧窮落後激勵楊老先生要奮發圖強🤽🏻,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境況✔️。受革命傳統教育和雷鋒精神的影響,楊老先生腦海中一直有“奉獻”這兩個字🛬。大學期間🧏🏽♂️,楊老先生常常將自己的飯票偷偷塞在那些身形比自己高大的同學的枕頭下🛞🥳,還幫助回家的上海同學曬被子👩♓️,幫助室友打開水📎;工作期間👨🏼🏫,改善上海師範大學的環境🚈☁️,頂住壓力建成奉賢校區,以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學生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退休後,楊老先生仍一直踐行著雷鋒的那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楊老先生將自己的100萬書稿費,和賣房子得來的總共300萬捐助給自己的母校,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圓他們的大學夢😏🧑🏽🦲。
點滴奉獻,最終匯成今日的慈善清流。
慈善,不僅僅是金錢的資助
對於慈善🏂🏽,楊老先生有自己獨到的體悟。很多人認為,慈善就是捐款,是物質上的資助,但是👨🏻,楊老先生不這麽認為🦹🏿♂️。楊老說🚣🏽♀️:“物質上的幫助是必要的🧜🏻♂️,但精神上的更不能缺乏🗓。我們在給予貧困生物質資助的同時𓀕,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給予他們一個動力🚅,一種激勵,這種精神上的激勵是寶貴的🌓,是不斷推動學生向前發展的精神力量。現在🥒,有很多貧困生對貧困有著錯誤的理解,我們要讓他們明白,貧困不是他們的責任,而是社會多方面造成的,要讓他們樹立起自立自強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搏得屬於自己的未來。”
綠色加慈善🧝🏿♂️, 是情結更是情懷
如果說植樹造林是“綠色校長”的情結的話❎,那麽綠色加慈善就是楊老先生的家國情懷了🧑🏿🎨。初到上海師大時,破落的環境讓楊老先生發出“不能樹木,何以樹人”的感慨🥂,為培養現代化的人才👷🏻♂️,必須要保證大學的環境。經過六年的不懈的努力👧🏿,上海師大成為了“土不見天,綠樹成蔭;花不間斷,四季飄香”的綠色校園🥁,並入圍全國綠化400強,“綠色校長”也由此而來。退休後,楊老先生成立了陽光慈善機構[i],除了堅持對三所母校的貧困生資助不間斷外🚿🧑🏻🦽,另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綠色加慈善了。楊老先生認為,我國歷代的領導者都非常重視義務植樹,尤其是當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於決勝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要引起重視🧜🏽。“我”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加入到義務植樹的行列當中,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引導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中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因此,綠色慈善是楊老先生綠色情節和家國情懷的完美結合。
通過自己👨🏽🔬,傳遞慈善接力棒
慈善,有時不必是物質上的資助🙆,從這點來看🥭,其實每個人都能為這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次收到西部地區那些孩子的來信,“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他們對“我”談接受資助後的感受,希望能夠好好學習,用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由此,更堅定了慈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轉移♓️,更是精神情感的傳遞和延續的想法😛。我們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傳遞正能量,激勵並鼓舞他們👈🏿,燃起他們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的鬥誌。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期望陽光慈善機構能夠帶來的真正的效益🤸🏿。除了西部地區的捐贈外,楊老先生還準備發起每人捐贈10元錢,種植一棵樹苗的活動,希望能和高校的學生一起🥾,讓更多的人走進慈善,了解慈善,加入到慈善的隊伍中來。雖然10塊錢在面值上來看很少👣,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涓涓細流不斷的累積終能匯聚成一條大河𓀔👩👩👧👦。慈善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組織,一個社區,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事情,我們需要慢慢的去了解慈善👩🏼💻,明白何為真正的慈善,加入到慈善的隊伍中去,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做一個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
本科生培養要立足於全面素質的發展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否把握好了這段時期對今後的人生發展有重大的意義👏🏼🦜。楊老先生對本科生的要求精煉成六個字,就是:勵誌👰🏿♂️、勤奮、惜時。大學生要有遠大的誌向和明確的目標,只有樹立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抵擋住沿途誘人的風景,駛向成功的彼岸;大學生要勤奮努力✔️,有人說🧃,99%的勤奮加1%的靈感造就天才🖌,可見勤奮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楊老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在當校長期間讀書立說,專註於研究,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才睡覺,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拿來讀書,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全面的發展自己🚴🏿。楊老師也在此分享了對他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的五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社會發展簡史》、《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雷鋒日記》,這五本書也非常值得我們去讀🙌🏻,去看,去感悟,去聆聽。因此,我們要學習楊老先生勤奮努力的精神,做一個努力的人;努力的人必然惜時,他們知道時間是不會等待的🙋♀️,只有抓好每一分每一秒才不會將時間白白浪費。對楊老先生來說,時間就是生命🪜、知識和財富,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學生時代作為我們最好的學習的時代,要用好隨時都在流逝的時間,這樣才不辜負我們的美好年華。
在楊老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品質:奉獻、愛國、勤奮🛌🏼、勵誌、惜時······這些品質是楊老先生的一個個縮影🧸👨🦳,是人格的象征。在職時,楊老先生盡其所能為學生服務;退休後,楊老先生傾其所有為黨和人民做貢獻🥉。從“綠色校長”到“綠色老人”,稱謂變了,但是🤳,楊老先生那顆奉獻的心卻始終如一💻,從未動搖🦵🏻。他用一生在踐行“奉獻”🩳,用一生為黨和人民服務
楊老師與資助的20名万泰娱乐學子合影留念
“陽光慈善基金”由上海師範大學原校長、上海市第五屆慈善之星🧑🏿🔬、全國十大新聞老人楊德廣教授創建👆🏻。陽光慈善基金“幫困助學”項目的主要任務是資助西部地區高中階段貧困生中的優秀生🍼,每生資助人民幣2000元🤚,幫助和鼓勵他們能考入大學。捐助者自由認定受助人數🤳🏼,可以資助1人🕕,也可以資助多人(均按每生資助人民幣2000元)🧷。可以一次性資助,也可以連續跟蹤資助。采取對接式資助方式🤵🏻♂️,即資助者可以知道受助學生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受助學生也知道資助者的名字和聯系方式🚰。若資助者不願意透露姓名,可隱其姓名🦶🏽,由秘書處以“陽光慈善基金”名義資助🫙。秘書處每年度公布一次經費使用情況。
陽光慈善基金“綠化造林”項目的主要任務是購置合適的樹苗推廣到西部地區大面積種植🐗,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凡用於綠化造林的👨🎨,資助金額不限🏇。購樹植林完畢🤱🏼,秘書處會通報其捐贈款購置的樹苗種植在何處。
“陽光慈善基金”的宗旨🛁:在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政策和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匯八方涓流,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幫困助學👩👧👧、綠化造林貢獻一分力量🙍🏼。凡認可“陽光慈善基金章程”並每人至少捐贈2000元善款者,均為本會會員🌂。
來源|上海市万泰娱乐教育發展基金 文|李昶潔 圖|祝菲爾